四川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,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。去年,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就强调,“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,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‘天府粮仓’”。一年来,“天府粮仓”建设有了什么新进展?持续开展“天府良田”、“天府良种”等工作,广袤蜀乡如何努力端牢“中国饭碗”?一起走进今天的《向总书记报告》。
记者 冯天翔:多产粮、产好粮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建好良田。这里是位于眉山市洪雅县止戈安宁高标准核心示范区,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周围的10000余亩水稻就将迎来收获。
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党委书记 李波:以前这个区域,大多数都是种植的低质低效的经济作物,大概有6230余亩,但是也有一些零星的耕田。
记者 冯天翔:这些耕田是比较分散的?
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党委书记 李波:对,很分散,很零星,都是老百姓自己在种,也没有通过机械化来种植,然后去年9月,我们通过整体连片进行腾退,整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成片打造,宜机宜业。
细碎零散的耕地变成了“田成方、渠成网、路相通”的高标准农田,翠绿的水稻已经在这里“安家”,水肥一体化设施正滋养它的生长。而对于地处盆周山区的洪雅县来说,突破地形限制,在有限的耕地条件下实现多产粮,也是重要之举。
眉山市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 刘彬:我们的地貌是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,因此我们按照地形地貌条件划定“3个片区”,打造坝区连片连建、丘区梯田化改造、山区完善配套的“洪雅模式”,分区推进建设。
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作为全省唯一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盆周山区示范县,“洪雅模式”正被逐渐推广。据统计,仅去年,全省就腾退 20.87万亩低质低效种植园地,新建和改造425万亩高标准农田。
眉山市洪雅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 杨富强:高标准农田建成后,我们今年的大春栽播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,相比以前,效率提升了30%左右,每亩节约成本150元左右。
有了良田,还守住耕地红线。在德阳市旌阳区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内,一块儿2米多高的显示屏就储存了全区42.9万亩耕地、41.4万个地块的“身份信息”。
德阳市旌阳区数字农业工作人员 高小敏:我们这套系统是通过对国土、高标准农田等土地信息进行整合叠加,结合遥感监测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对土地利用情况开展动态采集分析,有效遏制了耕地‘非农化’‘非粮化’,进一步守牢耕地红线。
去年,是我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的起步之年,全省9600万亩耕地贡献了718.8亿斤粮食,创26年新高。今年,我们再次锚定目标,出台《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建设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规划,重点将全面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,要实现这一目标,种子是关键。
眼下,绵阳市农科院就正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展开合作,借助辐射诱变技术,寻找更优质的“天府良种”。
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科副科长 丁磊:辐射诱变育种能够从植物种子的DNA层面打断它的原有结构,创造新的变异,我们可能在几年之后就能获得非常重要的育种亲本材料,这对于我们品种选育是非常关键的。
跨领域合作,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,还有望提高选育的稳定性和成功率。去年以来,我省捷报频传,凉山德昌超级稻百亩连片单产达1251.5公斤,刷新了世界纪录,德阳广汉稻茬小麦百亩连片产量达650.3公斤,创全省新高。
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 任勇: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,要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,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,我们主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加强材料的创新、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来进行品种改良,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,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使用,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提供良种支撑。
通过科技创新选育良种,确保“天府粮仓”更充盈。而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则让乡亲们在从事农业生产中更加省心。在达州市大竹县童家镇连片种植示范带,由农业公司派出的无人机正在为农户的稻田授粉。
达州市大竹县童家镇丰泰家庭农场业主 周兴鑫:以前我们是人工授粉,一亩田要三、四十分钟,现在无人机授粉了,一亩田只要几分钟。
四川省润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贤云:我们公司目前共有设备50余台套,涉及到育秧、耕、种、防、收、烘干等各环节,基本上农业生产全程都能够提供机械化服务。
目前,像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全省有3.28万个,他们承担着全川四分之一耕地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服务。
微风拂青苗,良田育稻秧。机械全上阵,颗粒齐归仓。如今的蜀乡沃野,粮丰农稳,五谷丰登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四川将不负使命,勇担重托,推动“天府粮仓”朝着更高水平迈进,为端牢“中国饭碗”提供坚实保障。